“中考焦慮”遠超“高考焦慮” 浙江考慮擴大普通高中招生比
推進共同富裕需要人才支撐。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被賦予了先行探索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大使命的浙江,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提振人均受教育年限。 《人民教育》2022年第2期刊發了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會同人民教育雜志社,共同策劃的???,聚焦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浙江教育政策重點與創新實踐。2月8日上午,浙江省教育廳官方微信公眾號轉發了??拈_篇文章《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浙江教育政策取向》。 “面對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新背景,教育應該深入審視新形勢新要求,并對教育政策作出新預判新選擇。”這篇文章開篇提出這一觀點。文章認為:“推進共同富裕關鍵要靠發展,靠高質量發展,而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 從數據角度出發,上述文章表示:根據人口“七普”和相關統計數據,浙江省近十年增加了1014萬人,總人口超6400萬。到2020年,全省有省外流入人口1618.6萬,占常住人口的25.1%;流入人口中16-59歲1411.3萬人,占87.2%。大量年輕人口的流入緩解了浙江的老齡化程度(老齡化率下降4.7個百分點)。但是,省外流入人口的教育水平仍以初中及以下為主,初中占50.2%,小學占23.2%,人均受教育年限9年。而同期廣東省的外來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為9.8年,上海為11年、江蘇為10年,相比之下浙江流入人口的受教育年限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全省的勞動力人口總體素質。 《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十四五”末,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70%以上,兒童平均預期受教育年限達到15.5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圍繞這一目標,必須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教育,才能有效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將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從而提升人力資本,賦能“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文章對上述方案中的幾個關鍵詞做了解釋: 所謂“更多”,就是要擴大升學通道,延長人均受教育年限,讓每個想讀書的人“愿學盡學”,從而提升全省的人力資本。 所謂“更好”,就是要提升教育質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縮小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群體之間的教育差距,辦好群眾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孩子。提升高等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擴大本科、研究生的招生規模。 所謂“更便捷”,就是要優化各類公共教育服務平臺和載體,使群眾“想學盡學”。重點是通過教育數字化改革,構建“泛在”學習環境,實現“時時可學、處處能學”。同時要完善終身教育體系,讓人民群眾在整個職業生涯能接受技能培訓和知識更新,即使退休后也能享受多樣化的“老年教育”服務。 在“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加快突破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率先基本實現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努力成為共建共享品質生活的省域范例”的背景下,浙江提出教育工作的價值取向和評價方式也應及時調整。重點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價值導向上,堅持優質均衡、公平為先。第二,在工作側重上,堅持補短揚長、規范管理。第三,在路徑依賴上,努力實現“新四化”,即一體化、國際化、終身化、數字化。 澎湃新聞記者還注意到,這篇文章在教育具體措施方面提出了不少目標。 例如,文章認為,要杜絕“精英教育”思維,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質量觀,堅決取消各類“重點校”“重點班”,把教育和政策資源更多向農村和薄弱學校傾斜,努力實施有利于抬高教育“底部”的政策或計劃。 更要規范管理,嚴肅招生和辦學秩序,防止城市學校向農村學校、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抽血式掐尖”“抽血式挖人”。嚴格執行義務教育“就近免試入學”和普通高中“屬地招生”原則,用規范管理維護教育公平,促進區域均衡。 在促進發展鄉村教育部分,文章提出,對在農村學校工作的教師繼續保留“農村教師任教津貼”。在部分農村和薄弱地區設立“特設崗位”,通過“戴帽”的辦法選聘只適用于薄弱地區和農村學校的“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在拓寬高中段學生升學渠道部分,文章介紹,當前,浙江省中考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只占50%-55%,這意味著近一半的初中畢業生將升入職業高中。而普通高中參加普通高考的錄取率達到95%,職業高中的升學比例僅為40%左右。這導致社會上的“中考焦慮”遠超“高考焦慮”,也是“雙減”后家長擔心孩子成績下降而“被分流”到職高的根源所在。 針對“中考焦慮”,浙江要結合共同富裕社會對于“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拓寬高中段學生的升學通道——要么擴大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要么擴大職業高中升學比例。目前看,中學階段還是打基礎的階段,職業素養和勞動技能更多可以在“學校后教育”階段培養,因此宜擴大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從而讓更多的人通過高考升入高等學校就讀,使孩子接受更長時間的學校教育,為今后的創新創業積蓄更多潛能。我們將逐步擴大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加快實現中考統一命題、統一平臺錄取。同時實施“縣中崛起”工程,組織全省力量幫助縣級普通高中加快提升質量和水平,從而為教育均衡發展、區域共同富裕提供支撐。 雖然浙江每年吸引外省大學生來浙就業人數居全國前列,但本省高校培養的高層次人才數量不足,每年本科計劃只占招生計劃的50%左右,研究生培養規模居全國十位之后。 為此,上述文章提出,我們(浙江)迫切需要擴大本科以上人才培養規模,為促進共同富裕輸送充裕的人力資源、人才紅利。要積極推動高等教育結構的調整和質量的提高,努力增加研究生和本科招生計劃,加快開設職業教育本科,不斷增加高層次人才培養空間。高等教育“調結構、擴容量”也將直接影響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并為減輕學業負擔、推進高中多樣化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來源:民教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