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xhxxo"><ins id="xhxxo"></ins></wbr>
    <video id="xhxxo"></video>
            <video id="xhxxo"><input id="xhxxo"></input></video>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民教視點

            黃為 | 關于穩慎推進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工作的思考

              當前,全國各地正規范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調減其在校生占比,許多地方提出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占比于2022年底之前控制在5%以內。這個政策必將對整個教育結構調整和民辦教育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尤其是調減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占比,是一項重大的政策調整,對于強化政府主體責任、改善義務教育辦學生態、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由于這一政策涉及到多方主體利益變化,尤其是地方政府財政負擔加大、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學生面臨轉學以及民辦學校舉辦者權益減損,基于尊重歷史和遵循法律,考慮民辦教育發展的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建議穩慎推進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專項工作,確保平穩有序實施。

              一、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帶來新問題

              1.一刀切調減民辦義務教育占比會引發社會穩定問題。如果一刀切強行推行,要充分評估風險,許多民辦學校房屋校舍將會空置,大量教職員工將要失業,許多家長將遭受孩子轉學分流折騰,部分公辦學校大班額現象可能會出現反彈。要吸取河南省個別地方的教訓,避免帶來一些不穩定的社會因素。

              2.地方財政的壓力持續加大。調減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占比,必然要提高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在校生占比,相應要增加公辦學位供給。前幾年,地方政府為化解城鎮中小學“大班額”和興辦公辦幼兒園,加大財政支出,有的地方不惜舉債,財政狀況異常困難,新冠肺炎疫情又加劇了困難,有的地方發放工資、保運轉都很吃力,個別地方甚至發生了債務危機。

              3.公辦學校辦學條件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短時間內,公辦學校的接受容量和條件難以滿足。農村留守兒童多,學生家長有寄宿的要求,但很多地區公辦中小學尤其是小學不具備寄宿條件,學生上學遠、安全隱患多。城市公辦學校大班額現象依舊突出,部分班級甚至高達70-80人,無法做到因材施教,部分學習困難學生得不到精準施教。

              4.人民群眾對個性化教育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人民群體的教育需求呈現出越來越多樣化的特征,且對教育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受到教育資源稀缺性的束縛,公辦教育很難兼顧不同學生對多樣性教育的需求。若不能滿足這些學生的個性化教育需求,疫情結束后可能會再次出現大規模的留學潮,低齡留學現象也會越來越普遍,將導致教育消費大量外溢。

              二、穩慎推進規范工作,確保平穩過渡

              當前推進規范民辦義務教育、調減其學生占比工作,要回望歷史,立足當下,放眼未來。一是要有歷史的眼光。要往過去看十年二十年的變遷,才會明白為何出現今天的狀況;還要看到未來的十年二十年,這樣才會有更準確的方向。二是要有系統的思維。義務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關系千家萬戶,關系未來社會的一代兩代社會主體。要看到未來社會變化趨勢,要考慮各級各類教育發展趨勢,要考慮中國社會及教育未來十年二十年與國際社會及國際教育的關系。今天,如果我們對民辦學校和國際教育過度擠壓,民辦學校和國際化教育生存發展空間受限,對我們人才培養非常不利,與中國作為一個不斷崛起的大國不相適應。推進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具體建議如下:

              1.落實文件“一校一策”“一地一策”精神,分類規范,因地制宜、因校施策推進民辦義務教育占比調減進程,避免規范工作簡單化、一刀切。政策方向是正確的,控制民辦義務教育增量,先堅決治理好“公參民”,純民辦學校主要是規范辦學,規模比例過大的要逐步減少。政策執行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齊步走、大躍進。有些比例較高的地方,也是在當地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經過行政審批逐步發展起來的合法辦學行為,現在要減少,也要有個過程,不能急剎車。否則,讓地方政府、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都很被動應付,一些家長也不滿意。

              鑒于民辦義務教育的復雜性,應該因地制宜分步推進,一是將純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和“公參民”學校嚴格區分開來。按期堅決清理“公參民”學校,確保2022年6月前治理到位。給予純民辦義務教育學校2-3年的過渡期。二是將民辦義務教育占比不同的省市區別對待。民辦義務教育占比較低的省市,2022年12月底前按時完成規范工作。民辦義務教育占比較高的省市,給予2-3年的過渡期。

              2.堅持“支持與規范民辦教育”的方針,在規范工作中要依法維護民辦學校及其舉辦者的合法權益。在規范工作中,不能忽視支持,堅決杜絕簡單粗暴的辦法,至少不能侵害民辦學校及其舉辦者合法權益。對于經批準舉辦、投資較大或者舉債舉辦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確因強制調減招生規模造成經濟困難的舉辦者,當地政府應該給予適當補助或補償。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在探索多元教育模式、促進公辦民辦平等競爭、滿足受教育者的差異化選擇、提高老百姓對教育的滿意度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民辦教育不可或缺。政策上理應充分保障與公辦學校的同等權利,公正、理性地看待民辦教育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合理引導和有效管控,為民辦教育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3.督促各省制定《購買民辦學校學位辦法》。為避免公辦學校的辦學條件暫時不能容納從民辦學校分流出來的學生,建議穩定基本盤,減少不必要的教育資源浪費,杜絕不必要的社會群體性事件,對于占比過高的市縣和民辦學校,政府采取購買民辦學校學位為主的辦法,降低民辦義務教育占比,同時滿足多樣化教育需求。督促各省級政府出臺購買學位辦法,規范購買程序,明確購買標準,可以參考上海等地做法,按同類公辦學生生均成本購買,差額部分由被購買的學生家長繳費。加強中央省市縣四級統籌,保障購買經費按時足額到位。

              4.加大中央財政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鑒于地方財政困難,義務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事業,在“以縣為主”的基礎上,建議中央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特別是繼續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2016年發布的《關于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為義務教育民辦學校學生獲得生均教育經費提供了法律依據,但保障力度與公辦學校還有差距,既然民辦學校履行了公益屬性,承擔與公辦學校一樣的責任和義務,分擔政府財政負擔,就應該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經費待遇。

              (作者簡介:黃為,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理事兼民辦教育專委會秘書長)





            Copyright © 2018 黃岡市民辦教育促進會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體育路40號
            E-mail:hgmch18@163.com
            電話: 0713-8380053
            鄂ICP備18026077號
            国产高清无码首页
                <wbr id="xhxxo"><ins id="xhxxo"></ins></wbr>
              <video id="xhxxo"></video>
                      <video id="xhxxo"><input id="xhxxo"></input></video>